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原即敕名开元寺,明代改开元镇国禅寺后延用至今,但一般仍习惯以“开元寺”称之。相传最初敕建此寺时,占地百亩之多,且至今仍存有北至广源街、口、西于义安路内的寺界碑石或“开元古井”为证,虽经历代沧桑,至今全寺仍有约五十亩之广。
其中,非常值得国内外建筑界研究、观摩的是以(天王殿)为代表的宋代建筑群。这些以木料构筑的主要殿阁,是以木榫紧密衔接的,并以雕刻着龙头的斗拱送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还有葫芦、鸱屋、双龙抢珠等嵌瓷装饰及琉璃瓦、彩绘丹墙等,历经千余年,虽经多次天灾人祸,至今仍保持着与日本东大寺相似的唐宋宫殿式建筑壮严肃穆的风格,所以得有“古代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
其中,非常值得国内外建筑界研究、观摩的是以(天王殿)为代表的宋代建筑群。这些以木料构筑的主要殿阁,是以木榫紧密衔接的,并以雕刻着龙头的斗拱送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还有葫芦、鸱屋、双龙抢珠等嵌瓷装饰及琉璃瓦、彩绘丹墙等,历经千余年,虽经多次天灾人祸,至今仍保持着与日本东大寺相似的唐宋宫殿式建筑壮严肃穆的风格,所以得有“古代建筑艺术明珠”的美誉。 除此之外,殿前四座石经幢,是建寺时所造,分别高5米8层或7米25层,其线条明快、凝炼的雕刻手法,让力士、覆莲、准提咒等图案文字,至今仍有可观;而大雄宝殿前的78块栏楯,分别刻有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故事、珍藏异兽、莲花瑞草等图案,以及殿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石刻,都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珍藏文物。
大殿内还有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着“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为新罗、百济、高句丽,即今之韩国),亦为唐代来此参学的朝僧人所遗之文物,总令人叹为希有。殿内东侧悬挂着的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则是宋代政和四年所铸,钟面平滑,无砂眼铸痕,至今仍声悠扬、日日警晨。于大殿内还有一尊缅甸白玉石佛像,高0.77米,造型精美、神态壮严、石色纯白、光润无瑕,是本市刘传秋居士于1945年从缅甸请来,更是佛教艺术的精品。
此外尚有斋堂前无代的铜质大云板、陨石香炉、殿内一座高6米、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以及藏经阁内所珍藏的距今二百多年、乾隆御赐《乾隆版大藏经》,以及民国智诚法师刺舌血书《华严经》更是珍贵至极。由于文物太多,寺方还特别设有文物室作为陈列处,而遍布寺内各处的壁面,镶嵌着众多官府文告、历代重修碑记石刻更是(开元寺)源远流长的实证。为此,于2001年,中国国务院特颁布(开元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