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和中青旅是在国内旅游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两家上市公司,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被认为是业内的龙头,中青旅被看作是未来最具成长性的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但今年初至今两者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出现较大的差异。
近期,在股市整体回暖和预期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中报整体表现良好的影响下,旅游板块上市公司表现活跃。7月以来,旅游酒店指数上涨了3.89%,好于上证指数的上涨1.39%。
国信证券最新报告称,旅游板块中报业绩预期将平稳增长,预计增速达20%-25%,预计未来几年旅游重点公司整体盈利增速达30%。
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跌幅超两成
相对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长期以来中青旅被看作是“追赶者”,但今年上半年这位“追赶者”的表现还要好于“被追赶者”。从今年年初至7月8日,中青旅的跌幅为1.88%,而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跌幅却高达21.38%,两者之间巨大的差距让人意外。北京某券商分析师认为,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此前过高的估值水平是其上半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2011年5月初,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市盈率一度超过60倍,而那时中青旅的市盈率不足30倍。
从6月20日两家公司的股价分别创出年内新低并反弹后,至上周五,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涨幅为14.27%,中青旅的涨幅为16.86%。目前,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动态市盈率为51倍,中青旅的动态市盈率为22倍,过高的估值也是限制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反弹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该分析师还认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正式实施,似乎也是市场可以期待的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最后一项利好。
2010年,由于市场已经明确了解到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旗下的中免集团将受惠于海南离岛免税方案,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股价一度大幅上涨至每股37.5元的历史高点。但随着离岛免税方案的获批和正式实施,市场关注热情逐步下降。虽然海南的离岛免税店生意依然火爆,但毕竟在中免集团只有一家离岛免税店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其对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整体经营业绩的贡献度依然有限。
反观中青旅,其投资的乌镇旅游观光项目已经给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剔除政府补贴,乌镇2010年实现净利润1.67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乌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及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和37%,人均消费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
记者发现,两家上市公司都受到包括保险、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根据第一季度季报显示,中青旅前10位流通股股东中有8家机构投资者。而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前10位流通股股东中更是有9家机构投资者,华夏盛世精选、华夏行业精选和华夏大盘精选三家华夏基金出现在前10名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
未来增长点不同
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和中青旅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旅行社,但是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却不同。
中青旅期望将北京密云古北项目打造成第二个成功的文化旅游景区。2010年,中青旅曾表示力争在3-5年内,建立起北京近郊观光与度假并重的“文化旅游化”目的地,未来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
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却认为,在国内现在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一大特点就是如果景区只是当地政府或个别公司开发,不与大型旅游公司合作,那么基本上没有成功案例。但即便能够找到国内一流的旅游公司合作,成功概率也不高。
同时,从去年中青旅公布的年报上看,其房地产营业利润达到9036.09万元,占其当年利润总额的16.57%。德清桂花城、德清西子和郑州百合项目几近售罄,房地产结算收入同比大降 94%,而未来房地产方面能够带来的利润可能就更为有限。
与中青旅不同,这位券商分析师认为,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境外游才是未来利润最大的增长点,特别是欧洲游。2010年,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出境旅游的收入比此前一年大幅增长了93.29%,随着我国消费者对出境游兴趣日渐浓厚,未来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该分析师还认为,虽然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在境外游业务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他旅行社也早已对境外游业务虎视眈眈,通过减价优惠等方式招揽客户的方式造成该业务的毛利率不断下降。
而今年上半年,1欧元兑人民币从年初的8.534元升值到9.282元人民币,欧元的升值自然会造成旅客出行成本的提高以及出行意愿的降低。欧洲作为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客户最重要的旅行目的地,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的业务也难免受到影响。
除出境游外,海外国旅 中国国旅旗下中免集团免税商店业务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潜在利润增长点。但近期,商务部提出降低奢侈品进口环节税的提议让投资者对中免集团经营业绩感到担忧。投资者杨女士认为,中免集团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免税商品比非免税商店的产品更具价格优势。如果这一价格优势逐步消失,中免集团的竞争力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