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记者 冯颖 曹巧红 徐钰 程芙蓉
2010年12月,“灵秀湖北”被确定为湖北省旅游形象主题口号。“灵秀”是成语“钟灵毓秀”的浓缩,以神农架、武当山为代表的“楚山”,以三峡、东湖为代表的“楚水”,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人”,则是“灵”、“秀”二字中灵气和俊秀的具体表现。
围绕“灵秀湖北”品牌打造,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湖北旅游业主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跨越意识,提振跨越精神,增强跨越信心,寻找旅游跨越起跳点,努力在思想解放、发展理念、龙头壮大、体制机制、作风转变上实现新跨越。
2009年,湖北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4亿元;2010年更是以45%的增幅,实现总收入1460.53亿元,GDP占比超过9%,并首次进入全国旅游前10;到2011年,旅游再以35%的高速增长,实现总收入1992亿元,GDP占比达到10.17%。3年间迈出三大步,灵秀湖北,正在激情跨越中前进。
大战略构建大格局
初夏江城,激情似火,灵秀湖北,中气十足。
6月中上旬记者赴湖北采访时,正值湖北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大会报告中从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角度,提出“要加快整合和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旅游支柱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是2005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时,确定的湖北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围绕这个目标,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是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
“战略支点”,对湖北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这样诠释: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应当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快于、好于、优于其他地区,在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方面重于、强于、特别于其他地区;就是湖北应当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在全省大局中找方向、在省委战略中找定位,这是湖北旅游业发展的“秘笈”之一。湖北旅游人,又一次听到了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清脆号角声。
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说,许多人形容旅游部门“衙门小”,几乎没有一项工作不求人,做点事情太难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旅游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因为旅游的综合性和关联性,所以一定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将旅游业植根于各行各业,借助于社会产业群,可以使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实现自身跨越。
构建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一主两副” 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大别山和武陵山“一红一绿”两个试验区,“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工程,荆州“壮腰工程”,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在湖北省委一元多层次的大战略中,无一不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旅游业作为引擎和抓手,被推上了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前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张达华说,旅游业就是要在这些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寻找自己的定位,谋求更大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让各级党委政府普遍认识到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一项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标准、一个地区形象定位的重要标志,自觉地用旅游的标准和理念谋划相关产业,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交通催生大旅游
7月1日上午,一列载有近千名游客的汉宜高铁首发列车在欢庆的锣鼓声中驶出武昌站,90分钟后到达宜昌。这是两地陆路最快的速度!如果乘大巴走汉宜高速公路,两地间单程最快也得5个小时。一条汉宜线,连接的不仅是武汉和宜昌,更是大大拉近了全国各地到湖北的距离。
今年4月1日,武深高铁正式运营。此前3天,湖北省在深圳市举行了灵秀湖北旅游产品推介会,会场布置独出心裁,使参会人员仿佛置身于“灵秀湖北”号高铁专列。湖北旅游再次搅热珠三角市场,同时也拉开了“南北纵贯线、灵秀湖北游”主题推广年的序幕。
当高铁新线开通遇上清明假期和樱花花期,一连串经济效应便被引发:武汉大学周边多家酒店的房价上涨了10%至20%,携程旅行网的统计显示,武昌区的商务酒店几乎天天爆满,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也高达95%,酒店的整体入住率较平日提高了近20%;武汉以赏樱为主题的各大景区在清明节期间的门票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亿元以上。
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胡礼鸣说,发展旅游,交通先行,交通对旅游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前后,湖北在广州及粤港澳举办了多次大规模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为高铁旅游充分造势,高铁游客源源不断地涌来。2010年,湖北首次出现入省游客多于出省游客的局面,实现了从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的重大转变。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这种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境内外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此,湖北省和武汉市加强了对高铁的关注和研究。湖北省旅游局调研组申报并完成的《关于我省高铁、城际铁路建设与旅游业对接问题的研究》,是2011年度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重点项目。这项研究成果显示,高铁、城际铁路建设对湖北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高铁缩短了湖北与国内主要城市群如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距离,为旅游者来湖北旅游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入鄂旅游客源的大幅增长;城际铁路又使得到达武汉市的游客能够快捷方便地转移到省内各个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这为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开创了区域旅游业走向一体化发展的新道路。
现在,湖北正认真谋划高铁、城际铁路与旅游发展的对接规划,编制高铁与城际铁路旅游项目库,启动项目招商工作;完善高铁旅游和城际铁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华中大型旅游港建设,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适应自驾游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引导省内各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建设旅游自驾游营地,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2011年初,湖北省旅游局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旅游公路建设合作协议,全面启动《湖北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按照“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的目标和思路,湖北省4A级旅游景区都将有二级以上公路直达,长达460公里的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迎接全面高铁时代,是一个全方位推进湖北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改进公共服务、引导旅游消费……一个个摆在湖北旅游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挑战,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大营销拓展大市场
今年底,京汉铁路也将全线开通,武汉将成为我国高铁南北纵贯线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湖北省也将进入以武汉为中心的全面高铁时代。下半年,湖北省旅游局还将挥师北上,在京汉高铁沿线省会城市开展宣传促销。
近年来,在成功推出“灵秀湖北十大主题旅游线路”之后,湖北策划实施了“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评选活动。2011年9月,经过5个多月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这是一次备受各界关注的评选,是湖北旅游资源去粗取精的一次筛选,是对全省优质旅游资源的一次认定,是旅游宣传促销的一个经典案例。评选活动让湖北旅游部门深刻认识到搭建特色文化旅游载体、发挥旅游传播功能的重要性。
“三个十”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提升了“灵秀湖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已成为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商品对外宣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邮政、金融、广电、文化、体育、气象等诸多部门主动与旅游部门合作。“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推广活动成功入选“湖北2011年十件大事”。
2012年,湖北将进一步加大“灵秀湖北”品牌推广力度,形成以“灵秀湖北”主题为统领,一大批能凸显湖北特色、展示湖北风情、代表湖北形象、体现湖北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为支撑的“灵秀湖北”旅游品牌体系。
同时,“灵秀湖北”的宣传推介活动也得到了湖北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注。王国生省长亲自率团出访日韩,分别在首尔、东京和大阪密集开展大型旅游推介活动,赴北美、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英国及东南亚进行宣传促销,提升旅游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推进湖北旅游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
大项目促进大跨越
6月23日,端午节当天,武汉欢乐谷景区内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当日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历时3年建设,于今年4月底在东湖之滨开业的武汉华侨城欢乐谷,成为华中地区的旅游新地标。这是华侨城集团开发的第五座欢乐谷,一期占地35万平方米,继欢乐谷之后,华侨城集团还将陆续建设四大公园、四大文化中心、两个主题酒店和一个文化湾区。
以武汉华侨城、武当山《太极传奇》实景演出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成功签约,以恩施体育休闲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湖北旅游大项目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湖北新签约旅游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超过2/3,总投资1000多亿元;在建旅游项目3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0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多个,总投资1800多亿元。
近年来,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抢占承接资本转移制高点,湖北一大批旅游项目和省内外资本成功对接,如广州岭南集团投资100亿元实施长阳清江旅游综合开发,广东长鹿集团投资60亿元开发嘉鱼渗子湖生态旅游项目等。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特别是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签署了旅游金融专项合作协议,获得150亿元授信支持旅游发展。二是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大资本转移承接力度,旅游项目呈现投资大、项目多、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全省在建旅游项目28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6个,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楚河汉街、武当山太极湖旅游区、恩施大峡谷等一大批新建或改造提升的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东湖华侨城、孝感汤池温泉二期、黄石东方山、崇阳隽水河温泉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
张达华说,近年来,湖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增强服务理念,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环境,突出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营运,力争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有震撼力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湖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5月成立的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肩负着助推区域加快发展、建设美丽富饶鄂西地区的重任,截至2011年底,资产总额已达58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42亿元,直接带动投资210亿元。鄂西圈7大旅游片区初现雏形,长江三峡旅游片区、恩施土苗风情旅游片区、清江画廊旅游片区等项目建设已经由点连线成片。目前公司旗下有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柴埠溪、古隆中、洪湖等10个4A级景区,大量极具开发潜力的水库、林场等,多个景区入选“灵秀湖北十大名片”和“灵秀湖北十大新秀”。
5月,在兵分几路赴国内外多个旅游先行地区和国家学习考察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研究百亿工程,谋划大清江、大三峡、大隆中、大洪湖等重大项目,“我们现在确实已经具备条件,并且到了需要谋划大项目的关键时期了。作为省级投融资平台,又专司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开发,一定要有大的担当。”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总经理刘俊刚说。
他说,未来,公司要实现三大转型突破,即由资源掌控向资本运作转型、由投资控股向经营管理转型、由培育产品向塑造品牌转型。
精神高地营造大气场
6月10日,反映湖北省“三万”活动的大型情景音乐会《人民至上》,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上演。其中,《他,倒在为了农民的山路上》追述了湖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操福善在“三万”活动中不幸遇难的感人故事,让众多观众潸然泪下。今年1月3日,湖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操福善在参加“三万”活动时,在巴东县清太平的高山上,因山路冰凌导致车祸,牺牲在他最后一个工作岗位上。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三万”活动现场会上称赞操福善的精神“可歌可泣”。
操福善是众多兢兢业业奋战在一线的湖北旅游人的代表。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打造精神高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事创业的“内动力”,是博弈较量的“软实力”,是推动发展的“大气场”。
近年来,湖北省旅游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治庸问责和“树形象从我做起”活动,大力发扬“白+黑”、“5+2”的敬业奉献精神,通过交任务、提要求、压担子,全方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旅游行业干部的创新、实干、团结等“三个形象”更加鲜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地位越来越高。
2011年,咸宁、恩施州及黄陂区旅游局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王建权、王冰丽、夏绍友等一批基层旅游工作者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获人社部和国家旅游局表彰。在市县镇三级换届中,有2名市州旅游局长提拔为副厅级干部,有5名市州局长被选举为县市区长,有一批县市区旅游局长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
可以说,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旅游行业干部转到党政的重要岗位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充分印证了旅游业大有作为、有为才有位的发展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