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感性产业,品质如何很难用细密的标准来衡量,但标准还是要有的。
前不久,偕一对英国夫妇游苏州。苏州以园林闻名,英国以园艺著称。所以此行选了四个园子联袂欣赏。不料一路走来,英国人直呼“夏克(吃惊)”。
为什么?先要交代一下两人的背景。英国先生是艺术策展人,太太是画家。所以他们对色彩、造型、环境的看法比常人更敏锐。
依照时程,首先游了狮子林。这狮子林据说是元末僧人讲经的地方,经六百年沧桑,已不复旧貌。但英国人很认真,常问这园子哪里是元代遗存。因无标识,无人能答。不过此园与元代画家倪云林有关。倪曾为它画过修造图,所以古物虽不好找,它的风格应该还在。即便如此,这对英国夫妇还是很吃惊。
可惜的是除了园林景色让她吃惊外,还有喧嚷拥挤的人群也让她诧异。特别是手拿小喇叭的导游高声宣讲,影响了别人的观赏,很煞风景。而旅游团里的游客一个个如牵线木偶,脑袋随着导游的手势转动,成了另一种景观。
尔后,出狮子林,入拙政园,游人更是摩肩接踵,大大影响了旅游质量。
有鉴于此,次日赶早去沧浪亭。其时旅游团的人马还没到,园中的观赏气氛完全两样。而这个园子据说是宋代诗人苏舜钦花四万两银子修造的。这苏舜钦官不大,他哪里来的钱造园子?这是个问题。
有好事者算过,宋时宰相的月薪上百两,县令十几两。四万两相当于一个宰相十多年的收入,县令两百年的收入。苏舜钦是个文人,如果没有偏财,他怎么有能力造这么贵的园子?
对此,欧阳修曾调侃地说,“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话明显有起哄的味道。难怪我们的这位英国策展人听了觉得有趣。他知道,没有钱,谈不上办展览,也谈不上艺术。这在他已见识多了。
网师园,在欧美有点名气。因为它的缩微景观在巴黎展出过,而园中的一角庭院也在纽约仿建过。可见园林艺术也是个高附加值的大生意。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考虑游客的观感。
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已从温饱型进入到发展型,旅游业正逢其时。如何保证旅游品质,避免对游客的无形剥夺与伤害,这是大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同时也有许多事情要做。
作者:亚夫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