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薇薇
记者:不久前,一个来自中国的7000人商务旅游团抵达美国洛杉矶,据统计为当地带去了8500万美元的消费。这个创下中国公民赴美国旅游单一团组的最大规模纪录的商务会奖旅游团属于同一个公司,单是航班就用了70多个,规模空前,在洛杉矶当地甚至引起了轰动。据了解,虽然公务旅游份额下降,但目前在中国的外企、民营、私人企业等依然有着赴境外进行会奖旅游的强烈需求,请问业内人士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会奖旅游这一市场,潜力有多大?
庄伟光:会奖旅游被誉为高端旅游市场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它也有任何一种旅游方式都无可企及的市场空间。目前,在中国的外企、民营、私人企业等依然有着赴境外进行会奖旅游的强烈需求,加上每年的国际商务旅行支出将近42亿美元,约占亚洲商旅市场的17%,中国国内商务旅行支出约为200亿美元,两者相加近250亿美元,再考虑到当前中国GDP的强劲增势,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的商旅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商旅客人数量将比现在增加5倍。
蔡亮:未来,随着更多的民营及私人企业开始接受商务会奖旅游的理念,中国商务会奖旅游市场的潜力势必会是一个爆发点。
记者:目前,中国赴境外商务会奖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商务会奖团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色?
庄伟光:欧美国家因会奖旅游市场起步较早,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会展方面的国际组织,规范服务中牢牢地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起步较晚,又缺乏规范,在国内,会奖旅游属于新的会议和旅游产业业态。目前,我国选择会奖旅游的旅游者通常为各行业的精英人士,收入高,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旅游费用往往是由公司或其他机构支付,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不敏感,更重视旅游服务的品质。
蔡亮: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商务会奖团的“单团规模”一般相对较大,上千人的商务会奖团在中国并不罕见。行程方面,中国商务会奖团追求的出游品质也相对较高,如五星级酒店往往是住宿的首选。针对购物,中国赴境外会奖旅游团在行程的“自由购物时间”上,一般则有着增加和延长的需求。
记者:要更好地挖掘这座“金矿”,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庄伟光:要发展会奖旅游,建议转换理念,充分认识到特色与创意是根本与关键,在制度架构、产业主体、市场培育、人才队伍、理论支撑、服务素质等方面不断加强与提升,创新商业与盈利模式,在专业接待服务、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服务规范化等方面要更上一层楼。
蔡亮:要更好地挖掘这座“金矿”,还需要更多的境外国家进一步为中国商务会奖团提供更价良好的“出游环境”,如简化会奖团的签证手续,放松签证要求及提供给更贴心的“中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