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
“板门店”的由来:原先仅仅是一个小山村,为便于当时中国军队代表的找寻,在会议场所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酒馆兼小杂货铺,并且悬挂了用汉字书写的“板门店”进行标识,从此该地得名为板门店。 严格来讲,板门店是该地的地理地名,“共同警卫区域”才是该地的正式名称。南北双方,规定以军事分界线为中心,方圆约为800米的圆形地带,由联合国和平部队与北韩军队共同把守,故名“共同警卫区域(JOINT SECURITY AREA)”,是处于南北双方行政管辖区域的一个特殊地区。在1976年以前,JSA内双方的守卫人员本可自由往来,后来1976年8月18日,因北韩军的“斧头暴行事件”,其后在军事分界线之上设置一道宽50厘米,高5厘米的水泥线,规定双方的警卫军士均不得越过一步。

简介
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砂川河畔,京义线上一小村。位于北纬38°线南5公里,开城东南8公里处。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签字的地方。现为韩朝双方联络特别委员会会址所在地。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以前,这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其名称始于参加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中国代表将会谈场所附近的商店标注为“板门店”。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使板门店扬名于世。因此,板门店还被称为“停战村”。朝鲜停战谈判最初在北方控制的开城市郊来风庄进行,1951年10月10日移到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当时,这里什么建筑也没有,只好以一些临时搭起的军用帐篷作为谈判会场。停战协定签字的前一天晚上,朝中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木结构大厅。如今,这座签字大厅连同当年谈判的会场已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场所。在朝鲜停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板门店仍作为停战委员会开会的场所。 2007年8月7日—8日,为期两天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会议,在板门店韩国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全体会议。
旅游景点
如今板门店已成为国外观光客的旅游点。大凡到北方访问的客人一般都被安排去板门店参观。韩国也把板门店作为一条旅游路线。但是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不准穿牛仔裤、凉鞋、短裤或者运动服等,头发也必须整齐。如不遵守上述规定,就有可能被对方指责。此外,游客也不准随意走动。乘坐的车辆也要在外围的波尼法斯军营换乘联合安全区的专车,经过两道宪兵哨卡检查后,方可进入板门店。 只要有机会,外国领导人也会来此一游。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总理科尔、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都曾到过板门店韩国一侧。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7月11日到过于朝鲜仅一步之遥的“不归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