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人们欣喜的描述里,在对南美洲向往的梦里,阿根廷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但想象不到的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Recoleta国家公墓,长长的蔓藤、萋萋的芳草、深深的墓园,刻满了岁月沧桑的雕塑,竟也处处弥漫着欧式的浪漫和忧伤。更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浪漫和忧伤,仿佛是在被不经意地经营着,一个公墓被不着痕迹地经营成了一座公园!
品牌:十世荣耀,贵族血统
Recoleta国家公墓又称贵族墓园,迄今为止,这座占地10英亩的陵墓中安息着大约7000个阿根廷社会历代精英。该墓园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公墓原是教堂后花园,1822年成为墓地。它仅限于安葬达官显贵。而在阿根廷,贵族身份确定是十分严格的,需要其家族拥有十世以上的荣耀。历经十世的荣耀保持,非“暴发户”可以偶然“入流”。因此Recoleta公墓自诞生起就奠定了其“贵族血统”。而欧式宫殿的陵墓建筑风格定位则更强化了墓主的显赫身份。阿根廷很多名门望族,都会在这里购买墓室。如今已有23位阿根廷正副总统安息此处。

环境:一墙之隔,生死相依
Recoleta公墓,凭借着高贵的定位,成了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也成了阿根廷民众最向往的“永久家园”。
Recoleta公墓所在的街区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繁华的贵族区,墓园前面就是贵族咖啡厅、品牌商铺。而这座世界知名墓园,不显山不露水,宁静地伫立在那一条条时尚的街道之间,与周边售价昂贵的商铺、装饰典雅的咖啡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墓园后面便是热闹的居民区,生者与逝者仅一墙之隔。因为Recoleta公墓是贵族墓园,安葬的都是达官显贵,阿根廷国民反而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在周边做生意可以沾染“贵气”,因此,此地显得人气格外兴旺。
规划:家族布局,风格各异
走进公墓,人们立即被那一座座高耸的殿堂和迷宫般的大理石墓穴所吸引,阿根廷那些达官显贵们的陵墓,大的占地有数十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但都类似教堂普遍的哥特式风格,奢华而美丽。
Recoleta墓园的布局就象一个浓缩的街区,一条条约2米宽的墓地通道纵横交错,整齐而有序,井字型“街道”加上四条对角线斜街,沿街排列着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墓室。这些墓室都由其贵族所有者自行设计、布局和装饰,陵墓仿似一座座缩小版的宫殿,静穆而肃然。
墓园内所有陵墓都是家族式的,陵墓宫殿内房屋的高度与正常房屋相仿,只是宽度按比例缩小。部分墓室布置得富贵逼人,彩色地砖、水晶吊灯、台凳等家什十分齐全。还有镀金、镏金甚至纯金的装饰,用料精美,设计别致,而且绝无雷同,风格迥异。

文化:名人效应,世人景仰
Recoleta公墓埋葬着如此多的阿根廷权贵,一路走来,我们见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但在这些生前或富或贵的名字中,没有一个像贝隆夫人那样,为世人所敬仰。在阿根廷,没有一个像她那么短暂的生命,却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贝隆夫人是阿根廷人的骄傲,她浪漫的传奇一生永远充满着神秘,可供后人无限地追思和遐想。
她的陵墓并没有想象中的壮观,也没有任何特别的标志,只是位于Recoleta公墓一条极其普通的墓道旁,没有人指引,我们真的很难找到它。那也是一个家族的陵墓,U形的陵墓黑色大理石门框左侧,一块小长方形铜板雕刻着她的名字和头像。对于她的贵族家族而言,她的地位从不显赫,甚至曾经被怀疑过她的血统是否正宗,但今天,前来陵墓拜谒的,却基本是为了寻找她。陵墓外,站着几位象我们一样远道而来的旅人,其中一位正伸出手去,深情地抚摩着代表贝隆夫人的那块小长方形铜板,另几位在低声地交谈着,也许在追溯着这位非凡的女人的昔日旧事。
尽管贝隆夫人,这个已经去世50多年的女人,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她从来不缺少拥戴者,许多阿根廷国民在品味完咖啡的香浓后,会到她的墓前,静静地献上一束鲜花。听守墓人介绍说,有一位70多岁的耄耋老人,每天清晨都会来到贝隆夫人的陵墓前,如痴如醉地拉上一曲小提琴,仿佛想通过音乐向墓中的灵魂传递情感,场面十分温馨而感人。可惜我们到访的时候不是清晨,而是傍晚,只见贝隆夫人的陵墓前,摆放着三束鲜花,其中一束红艳艳的玫瑰还带着露珠,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妩媚。